来源:富皇美运 日期:2022-11-11 17:26:51 浏览次数:793
最近看到一个截图,如下:
从卖家的吐槽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但问题是,选品中的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真的能这么做吗?或者说,竞品分析真的可以这么简单吗?
相信很多卖家在经营中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选中的产品,刚上架,似乎整个市场都和自己作对。好像一夜之间所有卖家都降价了。
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心理学上有个词,“孕妇效应”。没怀孕的时候,很少关注孕妇的数量。当你或你的家人怀孕了,你就成为了这个群体的一员。这个时候你突然发现,小区里其实多了很多孕妇。
在产品选择阶段,因为要做某个产品,卖家倾向于自己去证明产品的可行性,所以有意无意的忽略了那些低价在售的listing。当FBA入库上架后,开始销售时,才更客观更全面的看到,居然有那么多低价的listing。
虽然上图中的卖家也做了竞品的分析,但是他的分析是只针对一个卖家,这显然是不足的,片面的。就比如,我打算做一部手机。我把我的竞争对手定义为苹果,然后根据苹果的售价和销量来评估我的手机可能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如果我只做这个分析,基本可以注定我会开始行动结果必然是宣告失败。
有了这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在实际的产品选择和竞品分析过程中,很多卖家的目光都在Best Seller身上。虽然有参考意义,但远远不够。
为了打破这个商品上架就滞销的魔咒,卖家必须在商品选择阶段做更细致全面的竞品分析。我的建议是,任何产品的市场调研,都要从多个维度选择20个以上的竞争对手,对竞争对手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孕妇效应”的发生。
关于产品的选择,我会从四个维度进行选择,选出20个竞争对手,对这些选出的竞争对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保证他们市场分析的全面性和市场评估的准确性,避免产品一上架就失败的命运。
详细选择竞品的维度如下,供您参考:
1.产品风格一致:产品风格一致,应用场景一致,但不限于同一型号、同一材质;
2.BSR排名正态分布:产品风格一致,类似于1、5、10、20、50、80、100等相对均衡分散的分布。;
3.核心关键词(2-3个)搜索结果前7页:产品风格一致,能满足同一需求;
4.1-3点收集的热卖listing广告位:产品风格一直,能满足同一需求;
至于竞品需要分析的内容和细节,我也做了详细的列表如下:
1.列举相关:图片、关键词、文案等。;
2.销量关联:日销量(Review量评估法)、BSR排名(大类排名VS小类排名);
3.曲线和销售趋势(Keepa,JS)及其关系;
4.价格相关:从价格反推,逆向评估成本和利润;
5.客户反馈相关:点评(数量、星级、详细内容、是否有刷单评价、关键词和特征词提取)、反馈(数量和内容30天/90天/365天/Lifetime的数量和内容);
6.选品:竞品店铺的产品布局;
7.推广:广告是否已投放;
如果每个卖家都能在选品阶段将以上内容运用到操作实践中,相信不仅可以减少测款的麻烦,还可以减少选品的失败,最大限度的提高成功率。